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褥疮一旦发生,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加重病情,而且给临床诊疗、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严重时还会并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长期卧床病人应预防褥疮。那么长期卧床病人的褥疮是如何产生的,该如何预防? 下面就请山西太原中医褥疮医院的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一、目前认为褥疮发生的首要因素是作用于骨突部位的压力,并与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最早的损害发生于附着于骨隆突部位的肌肉组织,随压力增加和时间延长,由深部向浅层组织发展。另外肌肉及脂肪组织比皮肤对压力更敏感,最早出现变性坏死,萎缩的组织(如瘫痪、长期卧床所致的废用性萎缩)、瘢痕化组织及感染的组织增加了对压力的敏感性,更容易发生褥疮,因此褥疮患者应注意一下几点。
1. 翻身:定时翻身被认为是经济而有效的减压措施之一,此传统方法对大多数病人均适用,但对于特殊病人使用会受到限制,如特殊手术后24小时内、严重多发伤、病情不稳定者。
2. 俯卧位:俯卧位可减除90%骨突部位所承受的压力,而且可改善肺部功能,因此近年来被欧美国家推荐用于ICU,既可预防压疮,又能改善氧和作用。研究表明,最长俯卧时间可连续12小时,病人除了有面部浮肿外,无其他不适反应。年龄3-48岁,最长俯卧时间连续18天,成年人有3-5天适应期,适应期过后,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耐受性,小儿病人适应期短,大部分一开始就能耐受较长时间的俯卧位。
3.椅垫:坐轮椅者每半年要更换一个椅垫,通常用3—4cm厚的海绵为宜。轮椅椅垫能分散坐骨结节部压力,可预防坐位压疮。Sprigle1990年研究发现波浪状(波纹式)的泡沫比普通海绵垫及多孔气垫的减压效果好。
二、剪切力是引起褥疮的第二位原因,指施加于相邻物表面引起相反方向的进行性平行滑动的力量。仰卧病人抬高床头或采取半卧时的身体下滑倾向、坐轮椅病人的身体前移倾向,均能在骶尾及坐骨结节部产生较大的剪切力。更易引起局部缺血,从而产生褥疮。
三、摩擦力也能引起褥疮。摩擦力产生于搬动病人时的拖拉动作或床铺不平整、多皱褶或床面有碴屑或皮肤表面多汗潮湿的状态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被皮肤的潮湿程度所改变,少量出汗的皮肤摩擦力大于干燥皮肤,而大量出汗则可降低摩擦力。
因此褥疮患者应免除摩擦力和剪切力。对有问题的病人主张使用吊架或床单翻身来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瘫痪和体质虚弱者尽可能避免床头抬高30度体位,半卧位或坐位时间每次缩短在30min内。摩擦容易损伤皮肤,所以应防止病人身体滑动,在给病人翻身的过程中,不要采用拖、拉、拽等,要抬起病人的身体,防止损伤皮肤。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和干燥。防止皮肤受到污物的刺激,如有大小便污染时,必须随时进行清洗和更换尿垫,以保护皮肤免受刺激。病人床铺要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被服污染要及时更换。
另外,摄入优质蛋白质可免除某些压力的损害,因此确保病人摄取足够热量以储备蛋白质也是有效的预防褥疮的措施。
长期卧床病人的褥疮是如何产生的,该如何预防?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知道了吧。褥疮往往是由压力,剪切力及摩擦力而产生。因此预防褥疮,应从这三力入手。翻身、俯卧位、椅垫可以避免病人长期局部压迫。另外护理人员应注意病人的皮肤损伤,在给病人翻身的过程中,不要采用拖、拉、拽等,要抬起病人的身体。病人床铺要平整干净。这样才能避免褥疮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