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结节部褥疮发病特点?护理时应注意什么?中医辨证论治是什么?
人在坐位时的负重功能主要由坐骨结节承担。该处皮肤厚,皮下组织致密,耐磨,坐骨结节有滑液囊,可减少组织摩擦,有利于臀大肌在坐骨结节上滑动。担当病人长期取坐位时,尤其是低位截瘫病人长时期坐轮椅而又未采取防压措施是时,也易发生坐骨结节褥疮。坐骨结节部褥疮一旦发生,常波及坐骨结节滑液囊,引起滑液囊感染,往往会形成较深的脓腔,由于口小底大,引流不畅,使感染的反复发作,形成管壁很厚的窦道,使褥疮经久不愈,一般深度在5—5.5cm之间。严重者可波及坐骨结节,导致坐骨结节脊髓炎,使一般治疗很难奏效。发生坐骨结节褥疮后,要立即卧床,禁止坐位,小的创面经清创换药治疗,治疗时要探查清窦道和内腔深度及范围,要摄片检查褥疮坐骨是否破坏。若窦道深,内腔大,坐骨遭受破坏,则需要用外科手术方法切除窦道、坏死组织、瘢痕组织、反复感染增厚的滑液囊璧及病骨,然后换药处理。坐骨结节褥疮痊愈后,已再次发生反复褥疮,因为滑液囊破坏或手术取除,没有减少治疗摩擦,没有臀大肌在坐骨结节上滑动功能。所以护理要求:①伤口愈合后30—60天后再坐。②坐在防治褥疮气垫床上,或改装轮椅上的褥疮气垫床。③坐在轮椅或椅子靠手,使臀部悬空10-15次/小时。④两手爬在桌子上,小腹部靠在桌边上,使臀部悬空,以上四点建议望多注意为好。
外科正宗:左为上马右下马,尾骨头尖鹤口疑,此物杀人能致命,火急攻医切莫迟。
医宗金鉴:上马痈与下马痈,上左下右折纹生,膀胱湿热忧愤起,黑陷属重高肿轻;此证生于臀肉之下折纹中,属膀胱经湿热又兼七情不和,忧愤凝滞而成。初起如粟,黄脓小疱,渐生焮痛,寒热往来,高肿红亮为轻,平陷黑硬为重。男性睾丸浮肿者,或同侧大腿肿胀者,发热神昏无治法也!
中医辨证论治:
初服荆防败毒散,以退寒热,
防风9g 柴胡9g 前胡9g 荆芥9g 羌活9g 独活 9g 枳壳9g 炒枳梗9g 茯苓9g 川穹9g
甘草 薄荷 水煎服
次服内托羌活汤
羌活6g 黄柏(酒炒)6g 黄芸5g 当归3g 陈皮3g 蒿苯3g 连翘3g 苍术炒3g 灸日草3g 防风3g 肉桂1g
水一钟,酒半钟,煎八分,食前服。
脓势将成,服托里透脓汤
人参 白术(土炒) 穿山甲(炒研) 白芷各一钱 升麻 甘草节各五分 当归二钱 生黄芪三钱 皂角刺一钱五分 青皮(炒)五分
水三钟,煎一钟。病在上部,先饮煮酒一钟,后热服此药;病在下部,先服药后饮酒;疮在中部,药内兑酒半钟,热服。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病往往是全身疾病的并发症,内治法需要根据原发病的具体情况综合辨证论治。
经络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
承扶
穴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解剖:(1)针刺层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半腱肌与
股二头肌长头之间。
(2)穴区浅层有股后皮神经分支分布;深层有臀下神经和臀下动脉分支分布,并有坐骨神经本干和股后皮神经本干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