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外侧褥疮的发病有什么特点,辩证论治是什么?护理应注意什么?
股骨大粗隆部褥疮参照环跳疽。疽毒发于股部环跳穴部位(髋关节)称环跳疽,想当于西医所称的化脓性髋关节炎。其特点是:发于儿童,男多于女,局部漫肿疼痛,影响关节屈伸,臀部外突,溃而难敛,易成残疾,全身症状较重。
基本同附骨疽,正虚邪实,病后体虚,郁毒有血型感谢染,凝注骨格而发生的病变。
初期:髋部筋骨隐痛,皮色不变,活动受限,继则疼痛加剧,不能屈伸,可致臀部外突,大腿略向外翻。成脓:皮肤焮热,皮色微红,疼痛剧烈,漫肿上延腰胯,下及大腿。持续高热,按之有波动感者,为内已成脓,化脓期约在得病后的1-3个月之间。溃后出脓初黄稠、后稀薄,因已损骨不易愈合可使关节畸形僵硬,不能活动,或造成脱位、关节僵直,而致残废。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 有原发感染病灶及外伤史。
2) 发病急促,有寒战、高热、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3) 髋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关节处于屈曲、外展、外旋位,活动受限,动则痛剧。
4) 关节穿刺抽出混浊样或脓性渗出液,涂片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的细菌。
5)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血培养阳性。
6) X线摄片检查可助诊断。早期仅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以后见有附近骨质疏松;后期当关节软骨被破坏或增生。病变愈合后关节有纤维性或或骨性融合,关节间隙完全消失。
(2)鉴别诊断
1) 环跳流注 为臀部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病灶位于肌肉,易脓、易溃、易敛,愈后不损伤筋骨。
2) 髂窝流注 为髂窝深部的脓肿,仅有腹股沟上方的疼痛,以后行走困难,髋关节屈曲,大腿略向内翻,髋关节不能伸直,伸髋时疼痛加剧。查体可在腹股沟部扪及有压痛的肿块。
3) 髋关节流痰 起病缓慢,病程久。初起全身及局部表现均不明显,化脓迟缓,脓液清稀,夹有“败絮”状物,甚则久不收口,形成胯部窦道,缠绵难愈。
4) 历节风 关节多红、肿、热、痛,呈游走性,不会化脓溃破,常有反复发作史,全身症状较环跳疽轻、
5) 附骨疽 病变多在长骨,压痛点局限在骨的干骺端,关节活动不受影响,愈后大多不造成残废。·
治疗
(1)辨证论治
1) 初期(湿热於阻证)
症状 寒战高热,患肢剧痛、肿胀、功能受限,食欲不振,搜黄口感,舌质红或红降,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内治法 清热化湿,行瘀通络。
方药: 仙方活命饮合五神汤 组成 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生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各一钱)3g、金银花、陈皮(各三钱)各9g
用法 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 :痈疡肿毒初起,热毒壅聚,气滞血瘀。红肿惞痛,或身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外治法 皮色不变者,以冲和膏茶酒调敷;若皮色转红用金黄膏、玉露膏外敷,也可用鲜芙蓉叶、绿葡萄根、石菖蒲、生香附各适量,捣烂外敷。
2) 成脓(热腐成脓证)
症状 高热持续不退,局部红肿灼热,压痛明显,或有波动感,舌质红干,苔黄腻,脉滑数。
内治法 清热化湿,和营托毒。
方药 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可酌加重穿山甲、皂角刺用量。
外治法 以早期切开引流,防止脓水浸淫骨骼。并用五五丹药捻换药,太乙膏盖贴,脓尽者用生肌玉红膏换药,每日1换。
3) 后期(正虚毒滞证)
症状 自行溃破或切开排脓后,开始脓液稠厚腐臭,热腿痛缓,部分患侧脓水淋漓,经久不愈,形成死骨,难以脱出,并伴有虚热、盗汗、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转为慢性骨髓炎。
内治法 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