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是指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躯体的重压与摩擦而引起的皮肤溃烂,亦称为席疮、压疮。其特点是多见于如外伤性瘫痪、中风后遗症等导致长期卧床不起或长时间昏迷的患者。... 【阅读全文】
|
传统中草药药膏,疗效可靠,方法简单,为中医外科学的特殊疗法,即“煨脓长肉”法,是指在疮面愈合阶段,运用中草药膏〈散〉,经皮肤和疮面对药物的吸收,促进局部的气血通畅,增强其防御能力,使疮面脓液渗出增多。... 【阅读全文】
|
褥疮是骨外科、神经内科和其他临床科病区瘫痪病人及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而重度褥疮伤及浅筋膜、肌肉、骨膜和骨组织。病人常常经久不愈,甚至并发感染,形成败血症,治疗十分棘手。我中心2004-2006年采用拔毒膏治... 【阅读全文】
|
中医外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兴盛等不同的历史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褥疮是外科一种较难治疾病,西医往往疗效欠佳。... 【阅读全文】
|
褥疮,又名席疮。《外科启玄》说“席疮乃久病着床之人挨擦磨破而成”。本病由于长期卧床不起,久病气血亏虚,复因受压部位气血失于流通,以致于引起局部缺血坏死,形成溃疡,易于蕴毒腐溃。... 【阅读全文】
|
褥疮的护理:1.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瘫痪及不具有自动翻身能力的患者,应定时更换体位,2-3小时翻身一次。2.患者如有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大量出汗等情况,应及时清洗皮肤,更换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阅读全文】
|
褥疮是由于长期卧床所引起的压迫性溃疡,多见于昏迷,瘫痪,下肢骨折,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长期卧床的患者。好发于尾骶,坐骨结节,足跟,肩胛部,肩峰部,肘部,肋骨,股骨粗隆,髋部,膝〈内髁,外髁〉,踝〈内踝,... 【阅读全文】
|
补虚敛疮剂,适用于痈疡后期,气血亏虚或肝肾不足见有脓液清稀,疮口就很溃不敛等症,用补虚扶正的药物,促使人体内气血充足,即“虚则补之,损者益之”的扶正托毒的治疗方法。常以补益气血药人参、黄芪、当归、芍药... 【阅读全文】
|
本病又名大疱性类天疱疮。因多发病与老年人,又称为老年性天疱疮。是以表皮下水疱为主的一种慢性皮肤病。临床以红斑上或正常皮肤上紧张性水疱,不易破裂,尼氏征阴性为为特点。类是中医的“火赤疮”和天疱疮。... 【阅读全文】
|
“煨脓长肉”换药法是中医外科外治过程中的独特经验。所谓“煨脓长肉”换药法,是指在创面愈合的中后期阶段,运用硬膏和软膏,经皮肤和创面对药物的吸收,促进局部的气血通畅,增强其防御能力,使创口脓液渗出增多。... 【阅读全文】
|
腐肉,《内经》称为恶肉,《咚天奥旨》称为死肉,《灵枢》谓:“热盛则肉腐”,凡腐肉最多的疮疡,为发烂疔之类。用于诊断小疮价值不大。凡腐肉质如棉絮,色泽不太黑,并伴有适量脓液,四周界限明显,是正气充沛,足... 【阅读全文】
|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损伤,也见于青壮年或儿童,老年病人发病的女性较多。此骨折后愈合较慢,虽经各种相应治疗措施,仍然有部分患者不愈合。因局部解剖关系,股骨头血液供应较差,无论骨折能否愈合,均易... 【阅读全文】
|
被烫伤后,禁止用凉水或冷物浸溻患外,以防热毒内陷。凡治疗烫伤及烧伤的外敷方,必须包括凉血、和血、散热、解毒、止疼,生肌等药方为宜。以凉血为君,能使肌肉血液温度平衡。用宣散药物为臣,能使热毒外散,不致内... 【阅读全文】
|